中国小县城里的生活是什么样
图文 | 李雪
一直好奇,在中国普通小县城里,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,那是我从未触及过的地方。
今天到了河南焦作市下属的一个小县城,用相机记录我看到的县城风貌。这里不是旅游地区,所以街上几乎没有人手拿着相机。人们对我拍照很好奇,也很友善。
▲ 86岁的老奶奶,现住在大儿子家。她由3个儿子轮流抚养。
▲ 老奶奶家和邻居门外的墙。凌乱电线下的“出门见喜 ” 。
▲ 老奶奶家和邻居门外的墙。干净墙面上的“办证” 。
▲ 小县城里的门面:从人间杂事到天神地府,包罗宇宙万象的神秘小店,和门口那一条大秋裤。
▲ 小县城里的门面
▲ 没有门面的小营生:路边摊
▲ 没有门面的小营生:路边摊,城市里已经消失的修鞋匠。修鞋老爷子已经在这条街这面墙下摆摊20多年了,从多年前的三四个修鞋摊,到现在只有他一摊。从多年前贴满小广告的土墙,到现在政府美化工程粉刷一新的墙面。
▲ 骑电动车接孩子放学的妈妈,县城里电动车是主流交通工具。▼
▲ 墙上的宣传画和红色长方块线箱,是县政府做的美化街道工程。
▲ 辅导孩子写作业
▲ 女孩与三位老人。开始女孩看见相机跑开了,老人们叫她回来一起拍照。
▲ 路边卖的特产,但是没有人看着
▲ 代表县城文化的宣传画
▲ 72岁的自行车修车匠和他的店铺
▲ 挂着巨幅毛泽东画像的县医院
▲ 共筑中国梦
▲ 县城体育设施
也许,县城人也未必这么认真的看过县城里人和物。朴素白描的拍摄,就像我一直说的,不带预期地去看事物本身的模样,就是觉察。
这次摄影给我跟以往做事情不同的感觉,配置极简,只买了一机一镜,镜头也是街拍最实用的而不是最贵的,不像以前我做什么,第一时间脑High觉得必须要最贵最齐全。这种安静的回归内在真实需求的感觉,很舒服。
说说自己的摄影之路,其实挺尴尬的,这次拍县城是我第一次摄影,以前都是用手机随意拍。
以前不愿意用相机,因为摄影论坛里,太多美轮美奂的图片,那绚丽的光影色彩,虚化得一塌糊涂的背景,紧密突出美的主体,或者就是大场面大制作,大自然的奇幻光景,得花很多钱去旅行,配置很高端相机镜头,加上等待光线的耐心。
总之,牛逼,高大上,烧钱,美!
那些照片不可否认确实是漂亮,无论是佳能美人镜下的胴体,还是中画幅数码后背记载的南极北极高山峡谷的壮丽大景,都美极了。
那些摄影让我觉得牛逼,然而从未打动过我,它们满足了我对于没见过的美景美人的窥探欲,但没有走进过我的心。
如果摄影就是比拼那样的绚丽,我没有动力拿起相机。当然,现实点,技术和财力也远远不及。
今年被好友 @二叔探索频道 鼓动去摄影,还威胁我,不摄影就别跟他混了。他花了30分钟安利我摄影的妙趣,再花3分钟教我相机如何使用,就让我出去拍,给他交作业,在家拍了些猫片后,我就出去扫街了。
这次购置摄影器材我也很节制,只买了一机一镜,在我的摄影技术和需求确实需要添置更多镜头之前,我只保持最少配置。
这次扫街非常开心,因为我发现自己从未这样留意观察过陌生人的面貌和他生存的环境。过往我走在哪里,都带着自己的头脑VR眼镜,对周围现实浑然无觉知,旅行就是换个地方继续做梦。
因为要摄影,我不得不放下我的“VR眼镜”,真的去看,而且是不带预期的去看。我并不期待拍到什么美景,或者多么独特的东西,我只拍我眼睛真实看见的寻常事物,我和它相遇了,便用相机记录下来。
一些评论质问我为啥把中国县城拍的那么“落后“,对县城充满了“偏见”,这些同学,你的审美是广电总局教的么
给我出书的朱笛说,国人对美的理解容易趋于雷同乏味单一,而世界上的审美是多元尤其丰富的。当今摄影大师,其实很多已经脱离了所谓的呈现美。好照片能穿越时空的限制,把你从脑High的状态,带回临在的当下,拉回体验层的现实。这是我对好照片的理解,当然,也仅仅是我的理解,是这个世界丰富多元的审美视角之一。
比如骑粉色电单车的中年男人,划过寂寥的体育设施,天空和墙壁都是雾蒙蒙的白色,当时我被这个景象迷住了,不知道为什么。照片忠诚的呈现了我在场的感受,没有美化什么突出什么也没有隐瞒什么,甚至也没有中心思想和表达主题,就是透过照片,带你走进我的眼睛看见的县城。
作者 | 李雪
心理学学者,从事心理学研究十余载,创办「初心心理」;畅销书作家,著有《当我遇见一个人》《走出剧情》京东、亚马逊、当当、淘宝等平台皆有售。
新浪微博 @李雪爱与自由
公众号 | 李雪爱与自由
摄影 | 李雪
编辑 | 林诗野